理解社会(长篇系列之20)1什么是社会1-7激励机制3 
2020-12-14 11:03:05
  • 0
  • 0
  • 0
  • 0

理解社会(长篇系列之20)

1

什么是社会

1-7

激励机制3

人类早期思想家的这种名望,长期雄居人类社会理性权威的顶端位置——我们知道,人类社会的合作,不仅需要理解自然的变化,还需要理解社会合作的合理性,通过这种合理性来调整社会合作力量的运用,并形成理性的社会利益格局,从而使得整个社会合作既公平,又有效率,这样的秩序,才是人类文化中所希望的利益格局——并非人类合作的一切结果,都是人类文化的目标,人类社会中的很多的结果,是人类文化所否定的——但因为其运行的机理极端复杂,人类无法通过有效的理性认知来调整社会合作力量,来达到他们所追求的文化目标,因此导致社会合作长期处于一种非理性和负向合作的状态——这是人类社会认知的不足之处。我们会在这个系列里努力解构传统社会认知的这种实现其文化目标不足之理性机理——但当人类产生了文化目标的时候,他们就会发现,这些文化目标是基于社会合作的合理性的,而这种合理性,需要深刻的理性机理来解释——而这种理性机理的解释,是由轴心时代的人类思想家所建立起来的,并且后来的人类思想家不断地发扬了他们的思考,并且将其切入社会合作实践中,建立起了一套逻辑严密的社会合作的合理性阐述体系,从而构成了社会合作的理性权威……而一个社会,拥有这样理性权威的思想者,就自然地拥有了相应的名望——而这种名望,是传统学人所努力趋之若鹜的……

但是,人类社会合作,是一种深刻的社会实践,需要在一种动态的社会互动过程中,不停地在各个社会合作的微观层面介入实践的力量,这就必然需要一种动态的实践权威来指导社会合作力量的运行,而这种动态的合作力量,其实就是我们通常所指的权力——人类社会的合作,几乎没有不受权力支配的——但究竟什么是权力——人们对此认知一直是模糊的。其实是一个社会,为了追求特定目标之实现,而形成了一个合作组织,在这个合作组织里,由于需要成员互动的有序性与特定的方向性,就必须存在为了实现这种特定的行为联动的方向性,而产生人对人的支配关系——这种支配关系是为了保障这种行为联动的有效实现的,这是权力的理性源头,而为了保障这种行为联动的明确目标的实现,就需要一些人接受另一些人的支配,从而实现相应的社会合作目标——这就构成了人类社会合作的权力关系——对于权力的真正认知,我们会在人类的组织运行里进行系统的阐述。这里想说的是,人类的权力运行是基于认知背景的,离开了认知背景,人类的权力就不知往哪个方向行使力量,或者会导致权力运行的混沌与混乱——这是权力运行之大忌,会导致组织目标的失控,或者整体合作效率的降低。权力源自于理性权威对一个组织有序运行的认知,这种认知需要在一个动态过程中,对组织个体成员的具体行为切入实践的过程中,从而生成实践权威——权力是理论权威的落地,是一种实践权威——没有实践权威,人类的理性权威就只能停留在大脑里,无法真正切入实践层面,形成一种有效的创造力量与合作力量,因而权力是人类获得社会实践结果的一种认知与实践相结合的指引——这构成人类权力的本质……

当然,无论名望也好,权力也好,其最终目标都是实现人类的利益——并且,它们可能都是通过某种合作组织目标的有效实现来获得利益的,也正是组织利益目标的实现才能使他们最终获得利益。但人类社会合作过程中,未必都具备了这样清晰的利益传递链条——有时候,人们会发现,一些组织本身的目标并没有得到实现,但并不妨碍这个组织里那些权力或者名望的拥有者实现他们的利益——这就导致了社会组织里权力与名望的被滥用,从而导致了权力与名望离开了人类文化希望其指导社会合作的方向,而让名望与权力走向了自我利益实现的道路——这导致了权力或者名望对社会合作的一种伤害,这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实——这种现实在于,社会组织在利用名望与权力来实现某个公共目标或者私人目标的过程中,对组织所追求实现的目标的监督存在某种不足,导致社会产生了负向合作——即利益的享受者与责任的履行者发生了错位,这导致了冲突的发生——但由于冲突解决是在社会合作分工中,通过特定的组织来实现的,而这个特定的解决冲突的组织同样错位了其社会功能,并通过这种错位的社会功能的方法,来追求其组织的私利,这导致了社会公共功能的缺位,从而使得社会广泛的负向合作得不到纠错,结果社会公共的文化目标失落,整个社会滑向由负向合作而形成的非理性秩序的路径锁定——这是人类等级制社会所经常遇到的情形,其深刻的社会合作机理,我们会在未来对此进行解构……

但是,无论是人类的正向合作也好,负向合作也好,本身都是通过社会合作的过程而实现的,这是社会相应的功能组织没有充分履行其目标,从而使得社会合作走向了某种错位的方向——但这种错位方向的目标,却是一种对利益的贪婪——这是考察任何社会组织或者组织里的成员的行为方向时,需要建立的一个非常理性的方向——无论个体愿望选择什么样的社会合作模式,但其终极的目标,一定离不开对利益的追求——如果一个社会成员,其在社会合作中的目标不是追求利益的,那可能就是一种对社会无伤害的行为,社会其他成员不会对他的行为介意,并且乐于他这样选择。只有一个成员在社会中的趋利行为并且导致其他成员的利益受损时,才会形成社会冲突的源头,因此对社会成员的逐利行为的考察,是人类社会认知中最关键的方向,这构成一个社会合作的最主要和最根本的激励——无论是创造的力量也好,名望的追求也好,权力的欲望也好,乃至于声称最轻视利益的信仰的力量也好,如果我们深度地考察他们在社会中所展开的行为激励,我们都会发现其中的那种深刻的利益激励,因此一切社会运行的终极激励机制都是利益,我们一定要深刻理解人类社会的利益存在,而要警惕那些声称轻视利益的群体——如果真正考察他们在社会中真实的行为展开,就会发现,他们无一例外地指向利益的激励,几乎没有例外情形,这是一种真正理性理解社会的视角,正视社会的利益存在,才能真正深刻地理解人类社会的合作体系……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